2014.04.28
随着天然气能源在居民生活以及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及推广,2009年,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工程机械行业被提出——天然气(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搅拌车。这一想法看似大胆,实则非常符合未来能源使用的发展趋势:石油资源枯竭、煤炭污染严重、电动重型车辆技术不成熟等原因,都给未来重型车辆的能源使用带来了重重困难,而绿色环保、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天然气如果能在工程机械领域推广,必将多方受益。
因此,“LNG搅拌车”的概念一经提出,国内多家企业纷纷投入研制,但由于资金、技术、气源等方面的原因,业内始终没有出现一款能够引导这场能源改革的代表性产品。如今,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领头羊,三一率先推出LNG搅拌车,并着力打造行业品牌,这无疑为这一新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比柴油车省30% 助推工程机械能源改革
2011年,三一开始进军天然气搅拌车领域,通过大量的客户走访、市场调研和资源调查,三一认定,LNG搅拌车相*对是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国家的环保政策对市场的发展趋势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客户们也急需这样一款高效节能的产品。
基于三一多年来在搅拌车领域的雄厚实力,经过三一湖汽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三一天然气搅拌车样车于一年内试制完成。
为全方位、多层次地考验其各项性能,研发人员将这批LNG搅拌车送到客户的工地上进行了实车运营对比,每天记录样车与柴油搅拌车的方量、里程、油耗/气耗、故障信息等。经过长达六个月的全程跟踪和对比,试验人员得到了来自市场和客户的*5656手资料:三一LNG搅拌车比同款柴油搅拌车每方公里节约燃油费用30-35%,相比其他品牌同款车型节约费用10-15%。
三一LNG搅拌车的研制成功及在节能领域的重大突破,让大家对这款产品信心倍增,但三一并没有急于将这款新品推向市场,而是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对产品进行改进提升。
“我们不是为了炒概念而推出这款产品,那样的话三一将与其他生产LNG搅拌车的企业没有区别,我们要把这款产品打造成国内*5656品牌,成为同行业中*稳定、*5661效、*安全的节能新品。同时为客户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做到更省、更赚、更环保,这样才能让客户毫无顾虑地购买和使用,从而带动工程机械行业向清洁能源领域不断发展。”三一重工副总裁、泵送营销公司总经理周万春向记者表明了三一推动节能环保的决心。
各项性能指标均居国内*5656 力争打造*5656品牌
2014年初,三一重工LNG搅拌车隆重上市,这款产品相较于国内其他品牌具备了*与*比的技术优势。设备选用国内*成熟的LNG发动机,该发动机经过严苛的实验验证,可靠性强,适应高温、低温、高海拔等各种恶劣工况。
“除发动机采用*尖品牌外,三一LNG搅拌车的气瓶选择美国著名品牌,其真空保温性能居国内*5656,将气体的挥发降到较*低程度,大大减少了天然气的损失和浪费。”三一湖汽研究院研发工程师郑立波告诉记者。
LNG搅拌车气瓶是将天然气以液态形式储存的装置,为整车行驶及作业动力提供燃料,由于三一LNG搅拌车配置的气瓶体积为国内同方量搅拌车中*5655,因此存储气体多、续航里程长。“加一次气可以跑400公里,其它企业的车加两次才能达到的里程,三一LNG搅拌车加一次就够了。”郑立波补充道。
在整车安全性方面,大方量三一LNG搅拌车采用分体式前后台无副车架结构,实现了重心和重量的双降,大大提升了车辆行驶和操作的稳定性;车辆利用发动机行车制动和排气制动自动联动技术,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并降低制动蹄片磨损,提高制动器寿命。同时,三一LNG搅拌车还采用了多项专利技术,在搅拌筒使用寿命、进出料速度、残余率等多方面形成了独特竞争力。
联合中海油等企业提供气源 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光有好产品还不足以引导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推动新能源在工程机械领域的不断发展。”周万春告诉记者,“客户现在对三一LNG搅拌车的品质都非常认可,但他们更加关注车辆的供气能否得到保障。为了消除客户疑虑,三一已着手为他们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据悉,兴发个人中心登录最佳于2013年成立三一盛能装备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型能源相关配套设备的运输及建站工作。三一盛能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解向记者介绍了这套“三方合作”的运营方案:“对于购买了一定数量三一LNG搅拌车的客户,三一将在其公司或施工场地附近建立撬装站,我们已与中海油、中国燃气、新奥燃气等全国性大型供气单位达成协议,由这几家单位提供气源,三一负责天然气的运输及建站工作,为客户贡献由气源、气站、LNG搅拌车组成的整套解决方案,让客户再无后顾之忧。”
目前,三一LNG搅拌车销售业绩喜人,客户使用后均对产品表示满意,并非常认可三一在天然气搅拌车领域的全新运营方式。随着天然气时代的来临,其在大型工程机械上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以三一LNG搅拌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这场能源变革将为企业、客户及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杨翠)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