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4
2004年3月初,中央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重点控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清理开发区等适度从 紧的宏观调控措施,希望既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能保持来之不易的新一轮经济增 长势头。受此影响,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从二季度开始滑坡,结束了持续几年的井喷行情,用五 载倒悬来形容2004年出现的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丝毫不为过。除少数品种外,绝大多数工程机械产品 的销量出现了快速下降,意味着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调整周期的全面到来。在2005年,工程机械企业 的经营将会面临哪些困境和机遇?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企业将如何发展 ?成为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从深层意义上讲,近5年国内工程机械销量高速增长(从2002年至2004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年平 均增长速度更是高达60%以上),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潜在需求增长,属带有泡沫性质的过热增长,其 背景就是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即使国家不在2004年推出宏观调控政策,这种高速增长也不会延 续太长时间,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形势的逆转也是迟早的事。因此,企业此时应当认真反思工程机械行 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各种不利因素,探寻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可持续发展之道,才是痛定思 痛之后,企业生存和发展*紧迫的任务。
1 2005年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1政策面继续趋紧,短期内不会改变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表明,2005年国家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宏 观调控的力度和持续性将延续,以土地和信贷为手段对投资的控制依然从紧,这个政策面势必会影响 到200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工程业务量和工程机械潜在购买者的信心,从而对未来的工程机械销售构 成重大利空。在2005年《财经》年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指出中国经济尚未实现软着陆, 经济结构不好,资源配置效率很低,无效的经济增长、金融体制改革及发展中方针的问题等一系列影 响经济过热的深层原因尚未解决。这位对国家经济决策走向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学家的观点, 传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宏观调控仍将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引导中国经济。同日,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指出,如果中国经济保持10%的增长达到20年,投资率要超过50%,这显然是不可能 的,单纯依靠提高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的模式基本上已经走到尽头,投资率或迟或早一定要下降。 2005年1月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强调,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同一天,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称,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曹玉书表示,本轮宏观调控何时结束是一个无解之题。2005年3月14 日,在两会结束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砦录冶μ岬降牡谝桓鑫侍饩褪羌绦?忧亢旯?调控。他强调摆在政府面前的*5656份任务,是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不能半途而废。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着力搞好宏观调控,进一步消除经济 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这些相关信息都清楚的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得以延 续,那种寄希望于短期内政策会改变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此外,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已经成为粮食净出口国,出于粮食储备战略安全考虑,国家2004年 相继推出了各项有利于三农的政策,在2005年3 月份召开的两会上,国家再次强调了加大对三农政策的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为直接的政 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所得税。金融企业的改制和改 革也将是今后几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重点。此外两会上提出的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 目标,国家将会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加大。这些政策和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的转向将势必减少对某些 与工程机械相关行业的资金投入,因而将对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继续产生重大影响,再加上政策和市场 自身发展而导致的消费心理及惯性,对市场的影响在2~3年内不会改变。
1.2市场近期已经饱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近几年国内工程机械销量的高速增长,国内市场上工程机械的保有量也得到了迅速增长,目 前,多数工程机械品种已处于严重饱和状态。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省份,市场饱和的情况更加突出,造 成上述地区设备闲置率高,这和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密切相关,而经济落后地区受资金、 技术、管理水平、发展速度等多种因素制约,虽有需求但采购能力有限,短期内尚不能成为拉动工程 机械销售的主力军。宏观调控后,施工行业消费行为趋于理性,购买设备更加谨慎,设备饱和情况只 有待一定时间才能得以消化,而许多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盲目扩大产能和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使得工 程机械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激化,全行业的价格战此起彼伏,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投入 减少,使企业深陷于发展循环的怪圈内。装载机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前几年的恶性竞争和 企业生产能力扩大等多种因素,装载机价格不涨反跌,而由于近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主要生产企 业在2004年普遍处于微利和亏损的边缘,为避免新一轮价格战导致装载机行业全面亏损,2005年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主持下,召开了装载机主要 生产企业价格协调会,以期通过价格上的协调一致,避免恶性价格竞争的出现。但是市场毕竟是市 场,它不以生产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由于装载机的低技术含量和零部件生产的高度产业化进程,已经 有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凭借其独有的成本优势,必然会对雪上 加霜的装载机价格发起冲击,价格的坚冰能否被打破,各企业的价格行动步骤是否能协调一致,我们 将拭目以待。
1.3 设备租赁业的兴起,对工程机械的销售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
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业务开展于20世纪90年代,并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工程机械市 场的变化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高速增长,工程机械租赁经营渐成气 候,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许多国内施工企业受资金等方面因素。
下一篇: 三一重工自主开发新型水平定向钻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