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央视
10月28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
由三一海工负责的
天津港轮胎吊自动化改造项目
得到央视重点关注
应用三一H-Move2.0智能系统后
轮胎吊自动化作业效率提升至20Move/h
超越人工
异常介入率仅2.78%
操作比可提升至1:6
标志着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报道原文
渤海湾的天津港正在积极进行质的转型,今年启动大型设备更新换代行动,把节能降碳、数字化、智能化作为主攻方向,安津晖所在的传统码头也加快了智慧转型的步伐。
天津港太平洋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总工 安津晖 :我们主要解决几方面问题,一个就是说解决招工难。现在就是众所周知,现在招工尤其是场桥司机、岸桥司机,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蓝领工人。
天津港太平洋集装箱码头场桥队班长 张良皓 :四绳(轮胎吊)防摇的吊具,肯定是比八绳的要晃、要摆,还是以肉眼为基础,得需要长时间的磨合。
我国港口行业存量最大的场桥种类是这种四绳轮胎吊,操作难度高、系统效率低,防摇防扭困难。而作为码头装卸作业的核心设备,场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对于提升码头的整体效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2020年一期改造启动之初,这就成为横在安金晖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最终,来自珠海的一家企业接受了这道难题,他们开发的智能四升轮胎吊自动化解决方案,通过速度跟随、位置跟随,实时防摇防扭,基本解决了第一个防摇防扭的难题,但是自动化作业效率却依然赶不上人工。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智慧港机研究院副院长 王君雄:它是什么呢?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做出来、能用了,只能说是这个状态。跟人比的话,还是有大概是在80%左右的一个效率。
天津港太平洋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总工 安津晖 :码头作业是以效率优先,差20%就意味着我1个小时至少(差)四个箱子,用自动化作业达不到人工的效率。
第一批改造的十四台设备当中,这台编号45的场桥一直被看作是“差生”,因为它的吊具存在一定的结构缺陷,作业效率一直倒数,在一期改造完成之后依然效率垫底。面对这块硬骨头,合作双方一致决定要把它作为二期升级改造的突破口。
他们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技术,预测模拟出着箱轨迹和位置,给吊具放下的这个动作,加入了人工作业的技术要领,成效显著。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智慧港机研究院副院长 王君雄:我们叫AI着箱,实际上是一个预测着箱,能够很好预测到趋势,也就是说我要知道我在下一个时刻我要做什么,会跑到哪个位置去,那我以什么样的速度来着箱是最合适的,可以正好对齐,跟人有点像。
传统轮胎吊的自动化效率,大概每小时15到16次作业循环。而融合了GPS、AI视觉、3D扫描成像等多种技术的新版本,信号的可靠性大幅提升。
经过了四个月的码头时船测试,45号机的自动化作业效率提升至20次作业循环,这也是行业首次实现自动化轮胎吊效率超过人工。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智慧港机研究院副院长 王君雄:也就是说这个桥现在是所有的桥里面最好的,综合效率最高的,介入率最低的。它从倒数第一,现在变成了第一。
介入率低意味着从原先的一个人操作一台场桥,到现在一个人最多可以同时管理六台场桥。在桥上待了十几年的张良皓也成为了码头远控室里的一员,曾经要弯腰曲背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现在也可以轻松地坐在电脑前完成。
天津港太平洋集装箱码头场桥队班长 张良皓:现在手动的环节比原先难度降低了很多,因为它的画面、视觉、视角、操作等等的这些都简单化了。
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天津港抓住机遇期,在离45号机不远的空地上,工作人员们正在对新一批场桥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更新,预计全部在年底改造完成。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轮胎吊智能化改造项目经理 齐建华:我们增加了摄像头,增加了扫描仪,通过视觉这些激光扫描技术,通过远程自动化,就好像人的眼睛一样,实现它的自动化装放箱。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 程世东 :我们的载运工具以及相关的设备还有一些提升的空间,通过设备的更新以及载运工具的更新,更好地利用了存量的资源,提高了我们的低碳绿色的水平。
下一篇: 价值认可!三一再获三项大奖!
0条评论